您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動態

植物設計師必須懂的|{綠化養護問題}

文章來源:首頁 人氣:1230 發表時間:2022-05-06 17:22:29

一、設計不當引發養護問題

1、未考慮植物特性的設計。

一些從事園林綠化的設計人員,過分重視硬質景觀和平面構圖,輕視植物種植習性,種植位置不合理;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種搭配不合理;栽植密度高,過分短時間內追求成景成林,植物間根連根,冠擠冠,無生長發展空間,通透性極差,最終導致生長勢減弱,易受病蟲害侵害,枯黃落葉,甚至死亡。行道樹國槐與新植的銀杏,兩樹株距較小,國槐茂密的枝葉影響了銀杏的生長,現銀杏已枯死。

2、未考慮周邊環境的設計。

市民的自覺護綠意識不足,常出現毀綠占綠現象,但現象背后是園林綠化的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隨便穿越造成了綠籬的破壞,而其原因是正對綠化帶未留有道路,為求便捷而破壞綠籬用地,也對植物的生長造成影響。

3、設計理念存在偏差。

忽視對鄉土樹種的利用,重洋輕土,導致外來植物在綠地中生長不良,不僅影響了城市綠地的綜合綠化效果,而且造成大部分植物生長衰弱甚至死亡,使得綠化成本的成倍增長。


二、施工不當引發養護問題

1、對苗木質量把關不嚴。

苗木質量的好壞是影響景觀效果和生態效益的直接因素。一些施工單位僅僅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加之監理現場監管力度不夠,施工單位往往購買一些比較便宜的次品苗木,在苗木上以次充好,比如苗木有偏冠的、倒冠的、樹干明顯彎曲的、樹皮嚴重受損的或有嚴重病蟲害的等等,嚴重影響了園林綠化的景觀效果,為綠地的養護工作增加了難度。

2、對土壤立地條件不夠重視。

土壤是植物生存立命的根本,土壤條件,包括土壤肥力、土壤pH值、土壤土層厚度等等,均影響到植物的成活率、生長勢和綠化的景觀效果。如土層厚度問題,目前大多居住區為了解決停車問題,多采用建造較大的地下停車場,停車場頂層的水泥板離地面很近,造成土層厚度往往只有30~40cm,因而一些喬木或深根性樹種無法正常在這樣薄的土層上生長,其結果造成樹木生長勢減弱,以至最后的死亡。

3、栽植操作不規范。

在植物栽植回填土的過程中,應邊回填邊踩實,而不至出現澆水后內部土壤會出現空洞。造成根系不能很好的跟土壤接觸,無法吸收水分和養分。植物會出現假活現象。會導致工程成本增加,或對整個綠地的景觀效果造成很大影響。

4、不正確的栽植方式。

施工不規范,不按操作規程實施。未經測量種植穴深度與土球高度是否一致,造成種植深度過深?;蛘咄燎蛉肟雍?,未能將包裝材料全部解開取出等等。不正確的栽植方式會影響新根再生,給后期養護帶來困難。不正確的栽植方式。

5、大樹移植。

大樹移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大樹的生態效力是其他物種無法取代的,但栽植過程稍有不慎便很難成活,造成的損失無法估量。整體看來大樹移栽弊大于利,在設計施工中應慎用。

6、澆水。

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見樹葉發黃即澆水,造成根系腐爛而加劇樹體缺水;再有澆水過程中存在大水漫灌的現象,以致有效水的利用率很低,造成水資源的極大的浪費;另外,在養護中存在澆水不重視松土的現象,會影響植物的生長,甚至因干旱而導致樹木死亡,在養護中應引起注意和重視。

7、施肥。

施肥中存在以下現象,一是重施肥輕種類,不按植物的生長規律施肥盲目施用氮、磷、鉀肥,造成植物的生長混亂和肥料的浪費;二是重追肥輕基肥,不考慮植物生長時期,為圖方便實施地表施肥或葉面追肥,很少進行穴施基肥,均會造成肥料的浪費和環境的污染。

8、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應以預防為主。不了解病蟲的發生發展規律,不進行病蟲害的系統排查,盲目施用藥物,甚至為求殺蟲效果,不按藥劑施用說明,隨意提高藥物的濃度,不但浪費了大量藥物,而且造成了環境污染。

9、修剪。

不遵循植物生長發育規律及修剪反應而實施修剪,造成樹木生長勢及抽枝能力減弱,而有些樹種也會因不當修剪擾亂樹形,不僅影響樹木的景觀效果,甚者對樹木生長造成影響。

一、原有樹木的保存原有樹木經確定需要保存,在土建施工以前,應采取措施暫時圍起來,以避免由于踏實、焚燒造成損傷。為防止機械損傷樹干、樹皮,應用草袋保護。特別是行道樹,有時由于更換便道板或樹穴板,需要做墊層,石灰和水泥都會造成土壤堿化,危害樹木正常生長。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應先將樹穴用土護起,做成一定高度的土丘,避免石灰侵入。如果墊層需要澆水養護,應及時將樹穴圍起,或將水導向別處,禁止向樹穴內澆含有石灰、水泥的水。

二、表土的采取和復原土壤是花草樹木生長的基礎,土壤中的土粒最好是構成團粒結構。適宜植物生長的團粒大小為1毫米至5毫米,小于0、01毫米的孔隙,根毛不能侵入。一般情況下,表土具有大量養料和有用的土壤團粒結構,而在改造地形時,往往剝去表土,這樣不能確保植物有良好的生長條件,因此應保存原有表土,在栽植時予以有效利用。在表土的采取及其復原過程中,為防止重型機械進入現場壓實土壤,避免團粒結構遭到破壞,最好使用倒退鏟車掘取表土,并按照一個方向進行,表土最好直接平鋪在預定栽植的場地,不要臨時堆放,防止地表固結。掘取、平鋪表土作業不能在雨后進行,施工時的地面狀況應該十分干燥,機械不得反復碾壓。為避免在復原的地面形成滯水層,平鋪時要很好地耕耘。

三、綠化地的整理綠化地的整理不只是簡單的清掉垃圾、拔掉雜草,該作業的重要性在于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保證根部能夠充分伸長,維持活力,吸收養分和水分。因此在施工中不得使用重型機械碾壓地面。

首先要確保根域層應有利于根系的伸長平衡。一般來說,草坪、地被根域層生存的最小厚度為15厘米,小灌木為30厘米,大灌木為45厘米,淺根性喬木為60厘米,深根性喬木為90厘米;而植物培育的最小厚度在生存最小厚度基礎上草坪地被、灌木各增加15厘米,淺根性喬木增加30厘米,深根性喬木增加60厘米。

第二,確保適當的土壤硬度。土壤硬度適當可以保證根系充分伸長和維持良好的通氣性和透水性,避免土壤板結。

第三,確保排水性和透水性。所以填方整地時要確保團粒結構良好,必要時可設置暗渠等排水設施。

第四,確保適當的pH值。為了保證花草樹木的良好生長,土壤pH值最好控制在5.57.0范圍內或根據所栽植物對酸堿度的喜好而做調整。

第五,確保養分。適宜植物生長的最佳土壤要求礦物質含量高,含有一定的有機質,土壤蓬松、濕潤。

四、非栽植季節樹木的栽植。樹木的最佳移植時期一般是從休眠期到春天萌芽前。華北地區落葉樹為3月下旬至4月上旬;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常綠樹為3月上旬至4月上旬;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雨季也可栽植,應在進入頭伏后,陰雨天進行。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往往由于工期限制或其他特殊要求,非栽植季節植樹的情況時有發生。為了保證樹木成活,要采取適當的技術措施。落葉樹反季節栽植需帶土球,土球直徑為胸徑的610倍不等,除帶土球外,澆水次數要較正常栽植增多,枝葉視品種進行不同程度的短截。通過噴灑發芽抑制劑和蒸發抑制劑,抑制發芽,減少葉面蒸發水分。灌水時可混入發根促進劑,促進發根,而已過壯年的老樹、貴重的大樹或生長不太好的樹,如果時間允許最好做斷根處理。最理想的是第一年春季斷根,第二年或第三年春季移植。斷根后減少枝葉數量,增加斷根處須根數量,促進成活,移植時間在陰天或遮光條件下有利成活。

五、土建與綠化交叉施工容易出現的問題由于趕工期或其他原因,土建與綠化由不同單位交叉施工時非常容易出現問題,特別是在砌筑路邊石、植物護框等細小環節上。路邊石一般使用石材或預制混凝土制品,為了保證施工質量,必須按要求在路邊石內側(即綠地內)接縫處用混凝土加固,保持穩定。但混凝土的形狀和尺寸在達到穩定的前提下應加以控制,能夠使草坪或色塊等植物在正常生長后達到郁閉,不出現缺苗現象。路邊石還應向栽植地面引導雨水,要注意周圍部分的排水坡度和約束能力,提前設置導水假接縫等。植樹護框在制作過程中基礎不要超過設計標準,以免縮小栽植面積,植樹護框內混凝土及碎石在栽植前要及時清除。而有坐凳功能的植樹護框,因高度多在地面0.5米左右,影響到植物的栽植深度,必須嚴格按照先做護框后植樹的施工順序,避免因樹木栽植過深造成死亡。已有樹木護框或樹穴邊緣石需要更換時,應結合樹木根系的生長情況,確定護框大小和地下深度,不要為了護框美觀而砍斷側根,以免發生風雨過后樹木傾斜甚至連根拔起的現象。


利用鄉土植物營造地方特色園林景觀要求在充分理解當地自然景觀和實地環境特征的基礎上,表現地方文化,以生態設計為手段,營造適合當地生長的特色植物群落結構。杭州西湖明媚的春景——“桃紅柳綠景象模式,曾一度被引為城市水濱植物造景的范本,然而,在許多地方,桃柳組合模式越來越呈現諸多問題,如:由于垂柳的過于高大嚴重影響喜光性的桃花生長和開花效果、冬季桃花垂柳雙雙呈現枯敗景象;最大的問題是當桃花勝放時,垂柳卻剛剛展葉,難以形成動人的桃紅柳綠景象。鄉土氣息、地方特色已經成為園林界的共同呼聲。然而,抄襲他人景觀設計甚至套用其模式,已成為園林界低層次設計的一時之熱。江南桃紅柳綠粉墻梅影、嶺南椰樹成叢、英國牧場草坪景觀,屢屢在城市園林甚至北方園林中出現景觀雷同。植物造景呼喚本土特色已勢在所趨。

1、鄉土植物與地方特色園林景觀城市園林中應用的鄉土植物一般以地區劃分,指在城市所在區域內固有的,非引進的,能很好的適應當地的自然條件,融入當地自然生態系統并生長良好且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的植物種類。鄉土植物能表現強烈的故土情懷。利用鄉土植物營造地方特色園林景觀要求在充分理解當地自然景觀和實地環境特征的基礎上,表現地方文化,以生態設計為手段,營造適合當地生長的特色植物群落結構。以植物構成城市園林景觀的主體,創造植物綠量高的園林環境,給大眾一個空氣清新,在城市中享受自然的良好景觀場所。

2、利用鄉土植物營造地方特色園林景觀創作途徑植物造景擯除標準化模式,遵從造景主要原則,走本土特色道路,一般可以從以下創作途徑著手。

2、1當地自然資源:尋找靈感植物造景可以從當地豐富的自然風景資源中尋找靈感。自然資源包括當地特殊地質地貌資源、水文資源、宜人的氣候資源、土地礦產資源、豐富的植被資源等。經過歲月檢驗的特定的地形地貌中原生植被充分展現植物生長環境特點,并表現其適應特征。城市園林中的植物造景設計可以通過在園林場地中模擬、利用和改造植物原生環境,從而建立更加穩定的群落結構。

2、2當地植物群落:挖掘特色通過細致調查原生植被群落結構,分析群落中植物間的相互關系,趨利避害,選擇適宜的植物,借鑒和改造原生植被群落,形成一定的本土特色。早在18世紀,英國風景園林師們已開始注意本土牧場草地自然美的挖掘并廣泛營造稀林牧草風光,從而形成被廣泛推崇的現代英國式風景園林。

返回列表
相關資訊
  • 掃一掃,關注我們